编者按
亲爱的读者,今天是国研睿观察的第六期,我们给大家讲述《全球发展报告2024》背后的故事。发布《全球发展报告》是2022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主席声明和成果清单中明确列出的事项,是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知识产品。它分析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发展报告2024》是该报告连续第三年发布,主题为“动荡变革的世界: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未来,我们将继续讲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大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请您和我们一起倾听有智慧、有价值的智库声音,走近这些声音背后的智库人、智库事。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动荡变革、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郑重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合力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积极探索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2022年盛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期间主持召开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发布《全球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对话会主席声明和成果清单中明确列出的事项,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研中心”)指导,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知识中心”)承担。作为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知识产品,《报告》回应时代关切、聚焦共同发展,至今已经发布三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经过三年积淀和一年多时间精心打磨,2024年的《全球发展报告》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获得许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代表的重视与赞赏。
南方视角:共商共探发展理论与实践
2025年的初夏,北京热意渐浓,来自埃及、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冈比亚、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赞比亚、格林纳达等7个南方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政府官员、政策研究人员会集到一起,他们人手一本《全球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2024》),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
这些“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来到中国,参加国际知识中心举办的“共享发展经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部级研讨班”(以下简称“研讨班”)。8天里,他们基于《报告2024》等研究成果,围绕减贫、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等全球发展倡议重点合作领域,研讨各国最新进展和成功实践,共商深化南南合作与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务实合作、互利共赢。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作为2022年6月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的重要成果,《报告》是推动落实2021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知识产品,也是中国致力于同国际社会交流探讨发展理论与实践、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具体体现。
国际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报告》回应时代关切,聚焦全球发展问题,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是国际知识中心推动搭建的一个多边、包容的研究交流平台。
自2022年发布第一期以来,每年撰写《报告》就成为国际知识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组织精兵强将全身心投入,并与国研中心各研究部所及其他相关机构紧密协作,反复推敲、精益求精。《报告》一经发布,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诸多渴望寻求发展之策的南方国家更是期待从中受到启发。
王金照强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南方国家提供观察和思考发展问题的视角,共同探讨解决世界最紧迫发展问题的可行方案,是《报告》最重要的意义。
全球视野:以开放姿态求共识谋合作
8天时间转瞬即逝,20多位南方国家的代表,带着在研讨班上沉甸甸的收获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离开北京,踏上归程。
《报告2024》被他们珍藏于回家的行囊之中。从总论到分论共包含十章内容,这份报告深入剖析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如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数智化转型、全球减贫、粮食安全、卫生健康、发展融资等,明确提出在这个处于动荡变革期的世界,需要全球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报告2024》依托国研中心丰富的研究资源。编委会主任由国研中心主任、国际知识中心主任陆昊担任,编委会副主任由国研中心副主任张来明(时任)、隆国强、丛亮、张顺喜、余斌(时任)担任,编委会委员包括中心相关研究部所的主要负责人。国研中心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报告》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光是《报告2024》的副标题——“动荡变革的世界: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国研中心党组就历时三个月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这个副标题力争准确描绘世界局势,为《报告2024》的框架搭建和内容编撰厘清了方向。
思想碰撞贯穿于研究和撰写的全过程。自2023年10月份课题启动到2024年12月正式出版的一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共开展2轮国际专家咨询,召开5次总论专家座谈会、11次分论专家座谈会,课题组内部研讨50余次。国研中心领导同志带领研究团队召开7次专题会,深入地进行交流讨论、比较分析、集体攻关。
“科学严谨、做得实、立得住”是课题组对《报告》每个工作环节、每处观点和判断提出的要求。课题组首先整理学习海量资料信息,包括中国政府的立场、国际机构的观点、国际顶尖专家的判断、“全球南方”国家的诉求等,还要把握好综合性、战略性内容,厘清逻辑次序、把握用词精准度。很多细节都是磨了又磨。比如,分论7章共同挑战的排序问题就经过多次讨论和调整,最终决定按照挑战的紧迫程度和各方的最大共识来确定,将气候变化排在第一位。
“《报告》最难也最重要的是国际性。由国际权威专家组成的国际咨询委员会,为我们做到这一点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们学术成就显著,视角多元。在立场不偏颇的前提下,课题组尽量吸纳他们的观点,不仅提高了《报告》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也提高了《报告》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国际知识中心副主任周太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原所长、世界银行原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顾问、“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和主席苏廷德拉·库尔卡尼等国际权威专家都是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还有一些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单独章节的咨询团队,为撰写报告的年轻人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建议。
课题组的年轻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报告2024》初稿完成后,就发给国际专家提意见建议,专家们反馈很积极也很充分,国研中心领导带领课题组逐条梳理,分类吸纳,这个过程让很多年轻人收获颇丰。
《报告》的成果属于世界,《报告》的读者遍及世界。课题组认为,必须求共识、谋合作,让《报告》既符合南方国家利益,又包容北方国家观点,要寻找最大公约数。
久久为功: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就像将一颗石头扔进湖面,《报告》在国际社会激起层层涟漪。
一些国际智库和国际组织要求研究人员从事相关研究时参考报告中的信息,许多国际权威专家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顾问、“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和主席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说,《报告》是中国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之一,真实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的精神。
2024年9月,国际知识中心参加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全球发展倡议支持全球南方中国在行动”主题发布活动。王金照在活动上介绍了全球发展倡议三年来中国助力“全球南方”的发展成果,并向世界推荐《报告》,引发热烈反响。
“《报告》回应全球关切的发展问题,遵循科学的学术规范。”王金照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作为智库研究报告,《报告》需要强调科学性和建议的可操作性,用国际社会接受的语言,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案。在他看来,《报告2024》较好地体现了国际比较视角,在交流互鉴中找到共性和特殊性,这也是国际社会愿意关注和参考的主要原因。
课题组特别提到,正因为《报告2024》广泛征求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南方国家智库和机构等各方观点,汇集了“全球南方”的声音,所以其对于破解当前全球面临的共性挑战给出的对策建议不是“空中楼阁”,大都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接受采访的课题组成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报告》对标世界四大顶级发展报告,着眼于全球发展格局,力求框架比同类报告更全面系统,立意更高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对全球发展问题视角的窗口。
在研究和编撰过程中,课题组始终秉持的一条原则是,《报告》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符合基本的学术逻辑和技术逻辑,不能用静态的眼光看当前的情况。以对待经济全球化问题为例,课题组认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符合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原理,如果因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时、一地出现的问题就否定这些基本的经济规律,就可能带来更加深远的负面影响。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所表示的,发布《报告》旨在凝聚和聚焦发展共识,探讨应对全球发展挑战的思路和合作路径。
国际咨询专家更对课题组的付出给予积极肯定,有专家的回复写了满满八页纸。课题组十分看重国际专家对《报告》的重视与支持。他们认为,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广泛吸收国际专家观点,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撰写《报告》的过程中也成为凝聚国际共识的过程。
经过三年的积累和沉淀,国际知识中心搭建的国际咨询专家队伍的质和量均大幅提升,代表性也更强。据介绍,国际知识中心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机构建立了沟通交流机制,就各自在全球发展领域的旗舰报告,围绕选题和内容进行磋商和讨论,这有利于拓展研究的深度,为课题组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作为国际知识中心探索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成果,同时作为国研中心重点打造的两大旗舰报告之一(另一份是《中国发展报告》),《报告2024》在思想引领上的作用逐渐彰显。王金照坦言,尽管课题组尽了很大努力,也得到诸多同行认可,但是压力依然非常大,需要久久为功。“每年的《报告》都有新的要求,我们会努力让2025年报告尽早推出、质量更高。”他说。
在周太东看来,《报告》成为国际知识中心工作的关键抓手,为国际知识中心开展其他国际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报告》从探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和挑战开始,坚守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推动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和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初心,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智库的视角和努力,为增进中国智库与国际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开拓了新的空间。”
研讨班的南方国家代表们对2025年的《报告》满怀期待。令课题组欣慰的是,《报告》诞生三年来,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更多客观理性的声音将被国际社会听见。
百尺竿头搜正规合法平台杠杆炒股,更进一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中国展现责任大国担当和开放包容胸怀,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寻求应对挑战、破解难题之道,携手开创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一代又一代肩负使命的智库人,知难而进、顺势而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理论之树与实践之花,不断探求全球共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